101年5月份,位於苗栗銅鑼的苗栗客家文化園區開始營運,又是一座造型吸睛的大型場館,看來有必要前往朝聖一下。這次的行程先安排在銅鑼的苗栗故事館用餐,趁著大太陽到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去吹冷氣,傍晚的時候到通宵虎頭山「臺灣光復紀念碑」遠眺通宵海岸,最後到竹南的龍鳳漁港吹海風,滿滿的行程玩起來挺充實的。
▲從半月池這邊看客家文化園區主建築。
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http://thcc.hakka.gov.tw/wSite/mp?mp=19
第一站到苗栗故事館用餐,一進餐廳就整個懷舊風,然後就覺得:...老板很有自己的想法喔~整個店裡放滿、貼滿、塞滿了一些五花八門的東西,有古早臺灣器具招牌用品,有奇奇怪怪的公仔,有時事新聞剪報,還有一大塊蔣公的浮雕...時空交錯的場景,令人摸不著頭緒...也算是有特色啦... 。餐點還不錯,牛肉麵、牛肉燴飯挺香的,牛肉燴飯整個吃起來很有牛肉湯泡飯的感覺,對喜歡吃牛肉的人來說,很讚!
▲苗栗故事館在銅鑼中正路上。
▲一進門看見的景象。
▲薑絲炒大腸,好酸。
▲好吃的牛肉燴飯,推薦!
▲炒板條料也很豐富。
▲麻糬...我不敢吃,無法評論。
▲湯板條。
▲牛肉麵。
▲小菜不該切這麼多的... 。
▲酸菜一整碗給你配。
▲吃完會送冰給你吃:大豆冰棒。
▲店內的收藏。
▲這塊是從哪裡搬來的啊?
苗栗客家文化園區,停車位有限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得把車停在外面的馬路邊;園區室內空間很大,一樓的大廳地板還做成斜坡,很適合小朋友活動啊~(不是叫小朋友在裡面跑跳嬉戲嘿~!)。
展館有五、六個,全部要看完也得花一些時間;小朋友有個兒童館特展區可以玩,還不錯!另外在地下室也有一些DIY課程,提供小朋友動手做做看。應該是剛營運沒多久的關係,餐廳很陽春啊~賣的商品也比較普通,應該會漸入佳境吧!到了戶外,可以從建築中間的步道通到後面的半月池,從半月池看整個建築又是另外一種造型。
今天是週休假期,展場裡都是人,很擁擠,還好冷氣夠強,不至於透不過氣來,如果可能還是儘量非假日前往吧!
▲滿不起眼的停車場入口,停車位很少。
▲那個招牌...質感不太好 。
▲通往入口的橋。
▲戶外廣場。
▲一樓的地板,有點坡度,很大!
▲感覺可以騎腳踏車... 。
▲玻璃上的圖案。
▲DIY區從這裡下去。
▲螺旋狀的樓梯。
▲地下一樓還有這樣的陳列室。
▲這種碗櫃我外婆家以前有。
▲蕎蕎畇畇好像很羨慕人家...。
▲沒關係,免費的排不到,我們來做付費的... 。
▲蕎蕎很專心。
▲畇畇也很努力。
▲蕎蕎塗成這樣 。
▲我把它修成這樣... 。
▲完成囉!
▲螺旋樓梯再一張。
▲小朋友最感興趣的兒童館在下面。
▲還有廚房啊~,玩得很開心。
▲互動式投影機。
▲伯公生,福德正神,俗稱土地公。
▲兩個超愛玩電腦。
▲文創館。
▲哇~有床耶!
▲馬上就趴上去...。
▲結果還是回來玩廚房。
▲現場還有歌手表演,唱客家歌。
▲最近新的場館好像都走這種風格。
▲常設展展區:基本陳列室。
▲哇!客家大院好多人。
▲阿公與孫子(蠟像)。
▲場景模型。
▲場景模型:採茶姑娘。
▲漫畫家劉興欽相關商品,雖然他也是客家人,不過他是內灣人。
▲投射燈,準備發射!
▲坐在這裡看風景。
▲餐廳,有點陽春。
▲另外兩個館。
▲聽聽客家音樂。
▲對面正在新建的建築不知是啥?
▲戶外廣場。
▲冷氣吹多了就來外面平衡一下。
▲今天的作品。
▲奶奶與孫子們。
▲通往半月池的通道。
▲半月池。
▲再見!
離開客家文化園區後,前往通宵的虎頭山公園(怎麼到處都是虎頭山啊? ),走到最頂之後有個臺灣光復紀念碑,視野相當好,可以俯瞰整個通宵,與苗栗的海岸線,不過今天的天氣滿奇怪,悶熱又無風,偏偏想看的夕陽也因為雲層的關係沒有太美,不過登高望遠也是一種享受了。
▲臺灣光復紀念碑。
▲遠眺。
▲視野開闊,很棒。
▲大煙囪。
▲坐著喝茶。
▲木製平台。
▲火車經過。
▲不知名的小漁港。
最後,我們打算是到龍鳳漁港吃晚餐(海鮮 ),結果一到現場傻眼,遊客稀稀落落,也沒有海鮮餐廳營業了,就剩下路邊幾家攤販還在營業,偌大的停車場只剩下我們家的兩台車,好冷清啊~只好在路邊隨便買些吃的打打牙祭。
走上帆船景觀橋,因為黑漆漆,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到底造型是怎樣?走到盡頭還被突然出現的大風車給嚇到...。不過在海邊就涼快很多了,在這裡聊聊天吃吃小東西也不錯啦!
▲好冷清啊~。
▲路邊的魚販。
▲魚一籃一籃的賣。
▲還在營業的幾家攤販。
▲海岸,太黑了,不敢下去。
▲巨大的風車。
▲帆船橋。
▲安靜的漁港。
接下來研究所的課就要開始,能在週休二日出門玩的機會也變少了,要好好把握每次能與家人出遊的機會!
101.9.8/D7000 + N 18-105